服务电话:
13593699788
技术文章
首页 > 技术文章 > QD18-8NA电感式接近开关接线方法

QD18-8NA电感式接近开关接线方法

 更新时间:2025-08-29 点击量:17


QD18-8NA 电感式接近开关接线方法
QD18-8NA 作为工业级电感式接近开关,核心用于检测金属物体的有无与位置,具备 NPN 常开输出、M18 螺纹安装、IP67 防护等特性,广泛应用于机床、流水线、仓储设备等场景。正确接线是确保其稳定工作的关键,以下从接线前准备、线序识别、接线步骤、检查调试、注意事项五方面详细说明操作流程。
一、接线前准备:工具、材料与安全核查
(一)具与材料
  1. 工具清单:

  • 基础工具:十字螺丝刀(规格 PH1,适配传感器接线端子螺丝)、剥线钳(剥线范围 0.3-1.0mm²,避免损伤芯线)、万用表(切换至直流电压档 / 通断档,用于检测电源与线路);

  • 辅助工具:压线钳(可选,用于压接冷压端子,增强接线可靠性)、绝缘胶带(PVC 材质,包裹裸露芯线防短路)、扎带(整理线缆,避免杂乱)。

  1. 材料清单:

  • 线缆:推荐使用 RVVP 屏蔽双绞线(规格 2×0.75mm² 或 3×0.75mm²,根据接线需求选择,屏蔽层可抗电磁干扰),长度根据安装距离确定(建议不超过 10 米,避免信号衰减);

  • 冷压端子(可选):若接线需频繁插拔,选用 M2.5 规格冷压端子(适配传感器接线端子孔径);

  • 电源:需匹配传感器额定供电,QD18-8NA 通常支持 DC 10-30V(优先选用工业常用 DC 24V 电源)。

(二)安全与设备核查
  1. 安全确认:

  • 断开控制系统与传感器供电电源,悬挂 “设备检修,禁止合闸" 警示牌,避免带电接线引发触电;

  • 若在易燃易爆环境(如化工车间)接线,需确认环境无可燃气体泄漏,且使用防爆工具(如防爆螺丝刀),符合现场防爆要求。

  1. 设备核查:

  • 型号确认:核对传感器型号为 “QD18-8NA",确保与采购需求、控制系统适配(如 NPN 输出需匹配 PLC 的 NPN 输入类型);

  • 外观检查:查看传感器外壳无破损、线缆无断裂,检测端(感应面)无油污或金属碎屑(若有,用酒精棉片擦拭清洁);

  • 参数核对:查阅产品说明书,确认额定电压(DC 10-30V)、输出类型(NPN 常开)、负载能力(通常≤200mA),避免与实际供电 / 负载不匹配。

二、QD18-8NA 线序识别:明确各芯线功能
QD18-8NA 多为三线制设计(部分型号为二线制,需以实际说明书为准),线缆通常为 3 根不同颜色芯线,标准线序及功能如下(若线序与说明书不一致,以说明书为准):
线缆颜色
功能定义
接线对象
备注
棕色线
电源正极(V+)
直流电源正极(如 DC 24V+)
需与电源正极严格对应,接反可能损坏传感器
蓝色线
电源负极(GND)
直流电源负极(DC 24V-)、PLC 公共端
必须可靠接地,确保回路导通
黑色线
信号输出端(OUT)
PLC 数字输入端子(如 DI 端口)
NPN 常开输出:无金属检测时为低电平(0V),检测到金属时为高电平(接近电源电压)
注意:若为二线制 QD18-8NA(无蓝色线),则棕色线接电源正极,黑色线接电源负极 + 负载(负载需串联在回路中),输出逻辑为 “检测到金属时回路导通"。
三、具体接线步骤:分场景规范操作
根据实际应用场景(直接接负载、接入 PLC 系统),接线方式略有差异,以下分两种典型场景说明:
(一)场景 1:直接接指示灯 / 小型继电器(简单负载)
适用于无需 PLC 控制,仅需通过传感器直接驱动指示灯(如报警灯)或小型继电器(线圈电流≤200mA)的场景,接线步骤如下:
  1. 线缆处理:

  • 剥线:用剥线钳剥去传感器线缆端部约 15mm 外皮,露出棕色、蓝色、黑色三根芯线,每根芯线剥去 5mm 绝缘层,将多股芯线拧紧(避免松散导致接触不良);

  • 冷压端子压接(可选):将剥好的芯线插入冷压端子,用压线钳压接牢固,确保拉扯时芯线不脱落。

  1. 电源回路接线:

  • 棕色线(V+):连接至 DC 24V 电源正子(如电源模块的 “+24V" 端子);

  • 蓝色线(GND):连接至 DC 24V 电源负子(“GND" 端子),形成电源回路。

  1. 负载回路接线:

  • 黑色线(OUT):连接至指示灯正极(或继电器线圈正极);

  • 指示灯负极(或继电器线圈负极):连接至电源负极(与蓝色线共地),形成负载回路。

  • 接线示意图:DC 24V+ → 棕色线 → 传感器 → 黑色线 → 指示灯 → 蓝色线 → DC 24V-。

(二)场景 2:接入 PLC 系统(工业常用场景)
适用于需要通过 PLC 实现逻辑控制(如流水线零件计数、设备定位)的场景,以 “西门子 S7-200 SMART PLC" 为例,接线步骤如下:
  1. PLC 电源与公共端确认:

  • 确认 PLC 直流电源为 DC 24V(与传感器供电一致),找到 PLC 的 “1M" 端子(数字输入公共端,通常接电源负极)。

  1. 传感器与 PLC 接线:

  • 棕色线(V+):连接至 DC 24V 电源正极(可与 PLC 电源正极共用同一回路);

  • 蓝色线(GND):连接至 PLC “1M" 端子(公共端),确保传感器与 PLC 共地,避免信号干扰;

  • 黑色线(OUT):连接至 PLC 数字输入端子(如 “I0.0" 端子),传递检测信号。

  1. 冗余保护(可选):

  • 在传感器电源回路串联 1A 自恢复保险丝,防止电源过流损坏传感器;

  • 在黑色线(输出端)与 PLC 输入端子之间并联 1kΩ 下拉电阻(NPN 输出适配),提升信号稳定性(避免电磁干扰导致的误触发)。

四、接线后检查与调试:确保功能正常
接线完成后需通过 “静态检查 + 动态调试" 确认接线正确,避免故障隐患:
(一)静态检查(通电前)
  1. 线路通断与短路检查:

  • 用万用表通断档检测:棕色线与蓝色线之间(电源回路)应无短路(电阻无穷大),黑色线与蓝色线之间(输出回路)应无短路;

  • 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:传感器线缆屏蔽层(若有)与芯线之间绝缘电阻≥1MΩ,防止屏蔽层破损导致漏电。

  1. 接线紧固性检查:

  • 轻轻拉扯各接线端子,确认芯线无松动(若松动,重新拧紧端子螺丝,扭矩控制在 0.5-0.8N・m,避免用力过猛损坏端子);

  • 用绝缘胶带包裹接线处裸露芯线,防止与金属外壳或其他线缆接触短路。

(二)动态调试(通电后)
  1. 通电启动:

  • 缓慢接通 DC 24V 电源,观察传感器状态指示灯(通常为红色):电源正常时指示灯常亮(或闪烁,以说明书为准),若指示灯不亮,立即断电检查电源接线(正负极是否接反、电压是否达标)。

  1. 检测功能验证:

  • 无金属检测时: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黑色线(OUT)与蓝色线(GND)之间电压,应为低电平(0-0.5V,NPN 常开特性);

  • 有金属检测时:将标准金属物体(如 1.2mm 厚冷轧钢板)靠近传感器检测端(距离≤8mm,QD18-8NA 额定检测距离为 8mm),此时电压应升至高电平(接近电源电压,如 DC 22-24V),同时 PLC 输入端子状态变为 “ON"(如 S7-200 SMART 的 “I0.0" 指示灯亮);

  • 重复测试:多次移动金属物体靠近 / 远离传感器,观察输出信号是否切换稳定(无延迟、无误触发),确保检测可靠性。

五、注意事项:规避常见误区
  1. 供电与负载匹配:

  • 严禁超过额定电压供电(DC 10-30V),若使用 DC 24V 电源,需确认电源输出电流≥传感器工作电流(通常≤30mA)+ 负载电流;

  • 输出端负载电流不得超过传感器额定负载(通常≤200mA),若驱动大功率设备(如接触器),需通过中间继电器转换(传感器驱动继电器线圈,继电器触点驱动大功率负载)。

  1. 电磁干扰防护:

  • 传感器线缆需与强电导线(如 AC 220V 动力线)分开布线,间距≥30cm,避免平行敷设(交叉敷设时需垂直交叉);

  • 优先使用屏蔽线缆,将屏蔽层单端接地(推荐在 PLC 侧接地,接地电阻≤4Ω),减少变频器、电机等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。

  1. 安装与环境适配:

  • 接线后传感器安装需符合 “非埋入式" 要求(M18 螺纹外壳,检测端不嵌入金属安装板,避免金属屏蔽影响检测距离);

  • 潮湿、多粉尘环境需确保传感器防护等级 IP67 有效(接线处用防水胶密封),避免水汽或粉尘进入内部损坏电路。

  1. 故障排查提示:

  • 若通电后指示灯不亮:检查电源正负极是否接反、电压是否达标、线缆是否断裂;

  • 若检测金属时无输出:检查检测距离是否超过 8mm、金属物体是否为非导磁材质(如铜、铝需缩短检测距离)、PLC 输入端子是否故障;

  • 若输出信号不稳定:检查电磁干扰源、接线是否松动、下拉电阻是否匹配(NPN 输出适配下拉电阻)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规范完成 QD18-8NA 电感式接近开关的接线操作,结合后续调试确保其在工业场景中稳定发挥金属检测功能,为设备自动化控制提供可靠的位置信号。

QD18-8NA电感式接近开关参数直径18MM常开NPN